琢然 - 物流信息导航

关键词:

新闻中心

中国需要更多的出海生命线

栏目:新闻资讯 日期: 作者:超级管理员 阅读:62

      中国企业出海正面临运力不足的大难题:一仓难求,运费连番上涨,货物积压严重。出海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打开成长空间的关键钥匙。无论是被各路研究机构公认的出海三大板块“车船电”,还是工程机械、光伏、家居、消费电子,甚至小到一个保温杯、一份中餐,海外业务都是一片繁荣景象。但今年以来,出海运力需求大幅增长,而红海危机等地缘冲突又雪上加霜,世界各大港口出现拥堵和延误,外贸企业面临运费涨价、货物积压等多重压力。
      欧美外资企业承担全球最大规模跨国航运运力。如今马士基、达飞轮船、赫伯罗特均在上调运费,且加征旺季附加费,马士基更是再次上调全年业绩指引。中国的航运企业在资本市场受到了更多关注,中远海控股价今年以来涨超77%,再创阶段新高。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市场对于外资航运公司涨价之后,中国运力替代的预判。
      将实体货物运出国门,海运是价格最低廉、运力最大的模式。但拓展更多陆地运输线路、打造更多稳定安全的“出海生命线”也至关重要。为此,国内汽车企业纷纷做起船东,自己造滚装船出海,以提升出海的效力和稳定性;除此之外,中欧班列+中老铁路大通道逐渐打通,加上雅万高铁、中泰铁路(修建中),亚欧大陆铁路网络的构想已经初具雏形。
      世界500强企业基本都是大型跨国公司,全球化是这些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,原有的航运体系应运而生。如今,要保证中国资本、产业、产品顺利出海,前提就是要构建多条中国自身掌控力更强、更稳定的物流航运体系。

运价飙升:商品出海大增
  4-5月的淡季不淡之后,国际航运价格在6月份仍持续上涨,最终也闹出了比较大的动静。
  6月6日,Drewry公布的世界集装箱运价指数(WCI) 达到每40英尺集装箱4716美元,创年内新高,环比上周上涨12%。要知道该指数价格在2019年的平均平均值才1420美元,相当于高出2.3倍。
  仔细来看,指数上涨的动力主要是上海发往美欧大陆的运费上调所致,而鹿特丹至上海、纽约至上海的运价甚至在下滑。可见,中国企业出海势头之火爆。
  具体而言,上海至纽约的运费已经飙升到7214美元(每40英尺集装箱,下同);上海至热那亚达到6664美元;上海至鹿特丹航线涨至6032美元,上海至洛杉矶也接近6000美元。
  不过,这只是理论上的统计平均值,实际的舱位购买价格远超这一数字。央视财经的调查显示,亚洲至拉美航线涨幅最为凶猛,个别地区的运价已从此前的2000多美元,暴涨至9000至10000美元,欧洲、北美等航线运费几乎翻番。这让出口企业压力陡增,而且即便愿意支付高运价,也很难等到货柜,大量商品只能延期发货。在航运业,船东为避免空仓或少货的情况,一般会多放出20%的SO(装运单),也就是确认满载量120%的货能够按时运输。
  但当旺季来临,就会出现“爆舱”的情况,船公司就会拒绝多余20%左右的那些运费较低、与其关系一般的托运人的货物,将这些货留滞到下一个或几个航次。这就是外贸行业常说的“甩柜”, 而且船公司对此不用负任何责任。“货等船”的情况愈演愈烈,货主和外贸代理人都非常难过,但集装箱和航运企业再次进入景气区间。
  马士基、达飞、赫伯罗特多次发布涨价公告,前者更是再次上调年度业绩指引。马士基预计今年EBITDA(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)为70亿至90亿美元,而此前的预测为40亿至60亿美元。需求大增,航运公司纷纷向上游采购集装箱,全球排名第七的台湾长荣海运在5月份购买了2.75万个集装箱,总金额近1亿美元。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龙头中集集团,今年一季度的集装箱业务复苏明显,干货集装箱销量49.44万TEU,同比暴增近5倍。
  航运再次进入景气周期,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。一方面,欧美在前期去库存后,逐步进入补库存周期,中东等新兴市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持续升温,今年以来,我国来自欧洲、中东等市场的订单量同比增加50%左右。另一方面,红海危机等地缘冲突,导致船只长距离绕道,进一步加剧运力紧张。也就是说,全球经贸回暖,中国商业出海步伐加快是根本原因,而外部事件则火上浇油。目前来看,运力紧张的局面还会持续,中国必须寻找破局之道。

航线突破:摆脱枢纽依赖
  自大航海时代起,海运就因为成本最低、输货量大,成为国际贸易最重要的运输方式。即便几百年来,航空、铁路经历了大跃进式的发展,但航运仍然受到全世界各国最大的重视。
  世界经济史中有一种“六把钥匙锁世界”的说法,即谁控制了苏伊士运河、巴拿马运河、马六甲海峡、霍尔木兹海峡、直布罗陀海峡和曼德海峡,谁就扼住了全球经贸的咽喉。
  尤其是位于我国南海南部的马六甲海峡,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——身处链接东亚制造业中心和中东能源产出中心的中间节点,占到了全球海运贸易量的25%,且处于赤道无风区,长期以来都是全球最重要的航运中心和贸易枢纽。这直接造就了新加坡的繁荣昌盛。但我国80%的原油和50%的贸易物资都必须经过马六甲,这意味着能源通道和贸易路线有被人为掐断的风险。
这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需要解决的航运老大难问题,因此有“马六甲之困”的说法。全球地缘冲突不断加剧,也在进一步凸显这六把钥匙的重要性。2023年年末,红海地区局势升温,多种船型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—红海这个传统航运要道,大量船只绕道非洲好望角,直接导致全球航行周期变长。有调查显示,红海危机导致全球需要增加约10%的运力,才能满足既有的市场需求。

相关资讯